109–2 心理系高年級選修

課程評價:心理學數理方法

Ting-Chih Hung
Aug 21, 2021

授課教師

  • 徐永豐

課程大綱

  • Probability, random variables
  • Distributions, expectation & variance
  • Estimators, Maximum likelihood
  • MLE
  • Theory of signal detectability
  • Advanced threshold and signal-detection models
  • Multinomial models
  • Threshold model applications (memory)
  • Luce’s choice axiom
  • Reinforcement learning
  • Threshold theory vs. SDT (ROCs in recognition memory)
  • Modeling preference measurement and preference change

上課用書

  • 無,老師會放文章或書本章節當課程教材。

上課方式

前幾週主要是老師上課,後來都是由同學報告指定的 book chapter 或 paper。每個人每學期至少要報告兩次。當然,在報告過程中也可以隨時發問,並且老師有時也會針對同學的報告內容,再行補充(常常補充得意猶未盡)。

評分方式

  • 作業 30%
  • 期末報告 40%
  • 口頭報告和課堂參與 30%

(給分我覺得偏甜,我期末報告覺得寫得偏爛QQ)

考題型式、作業方式

這學期沒考試。作業都是寫一點 R,做一些估計係數或假設檢定的工作後期因為都是報 paper,所以都以在 ceiba 上發問兩個問題為作業。

其他

需要初統基礎,雖然有先修規定,但會全簽,並不是硬性規定。像我也沒修心理實驗法。

總結

我本系不是心理系,心理系的修課也僅止於普心和神生,或者一些雜課,對心理學的認識有限,但我還是覺得學到不少。雖然這門課看起來有點怪,也沒什麼人在上,但能感受到老師對這個領域的熱情。事實上,老師的研究領域在國內也沒什麼人,也許他其實覺得偏孤單(?)。

老師上課時有時也會說自己對心理學的看法。如果來上老師的課,應該能對心理學改觀,也許能有一種「欸原來心理學其實也能是這樣」的感覺。

回歸正題,這門課本身像是數學心理學的導論課,簡單瀏覽一下數學心理學的概念與在各個心理學領域的應用。我自己本身是學社科的,說實話記憶、知覺什麼的不是很有感,但 reinforcement learning、Luce’s choice axiom 或者 modeling preference change 的週次就覺得頗有趣。心理學和經濟學的交叉領域看似就是實驗經濟學、神經經濟學等,但如果來上這門課也會發現,哇其實不只如此。

例如 Luce’s choice axiom 的那週,也提到了許多經濟學家,他們也參與在這個公理的討論中,或者直接間接的受到啟發。在這種討論中,慢慢體會到數學心理學家理解「偏好」、「選擇」的方式與經濟學家的異同(但也很有意思)。或者 modeling preference change 那週,實證資料以總統大選的 panel data 為例,我也覺得頗有趣(雖然我也搞不太懂很多細節)。總之是心理系的課,但有些性質也頗像社科院的課,而不是大眾所認知的一堆神經、腦影像的那種心理學課程。

其實我不算非常用功的學生,本身還蠻怠惰,所以也想提醒想修課的同學,這門課指定的閱讀數量不算少,如果沒先讀文章的話,當場聽同學報告可能會聽不太懂(這就是我的痛)。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