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eak-Freakonomics 中文摘要

--

原作者:Ariel Rubinstein。原文連結點。以下的「我」即原作者。

1 帝國主義還活著嗎?

經濟學家相信自己貢獻許多領域,像政治上的帝國主義一樣。Levitt說,經濟學有好工具可以回答問題,但缺少有趣的問題。Freakonomics 從此讓統計推理(一種所有科學都使用的方法)看起來像經濟學的殖民地一樣。在 Levitt 的芝加哥市政府故事中,我們學到什麼?他是個聰明人,在市政府有人脈;但與經濟學有何關?沒有。

2 為何經濟學家賺得比數學家多?

啟發自 Freakonomics 問:「為什麼妓女賺得比建築師多?」這兩個問題很像。Levitt 沒遇過想成為妓女的女孩,我也沒遇過想成為經濟學家的小孩。而且書中說經濟學家不見得需要專業的技能。對此,我認為是因為聘雇經濟學家是為了證成一項觀點,而沒有一個數學家會證明一個定理以滿足雇主。

3 四百萬消失兒童的回歸

有趣的事:「1987 年 4 月 15 日晚上 700 萬美國兒童消失了。」當然,存在有些人為了所得稅抵免而虛構自己有小孩,但當發現稅務機關注意到這件事而要求填寫社會安全碼就嚇退了。我跟 IRS 人員私下通信後,200 萬兒童馬上出現,因為他們從未消失。而且小孩不會收到社會安全碼,所以收到報稅表時有些家長才想到這件事。於是 1988 年 4 月 15 日又出現了 200 萬兒童。

4 雜貨店老闆與經濟學家哪裡相像?

我看雜貨店發票,五十張中有八張有錯,其中之七對雜貨店老闆有利,其中之一對我有利。我的雜貨店老闆不是騙子,即使無意,也會傾向偏袒自己的利益。雜貨店和超市競爭。經濟學家為自己的職涯奮鬥。經濟學沒有檢查數據和重複實驗的傳統。我少有幾次做實驗的經驗中,結果符合時我不太想要進一步研究,不符假設時我檢查了七次。所以我對經濟學家的發現不比雜貨店的統計資料還有信心。

5 數字會說謊嗎?

「⋯⋯數字不會說謊。」「為什麼資料可以說一個可信的故事?」Levitt 說,經濟學家依靠迴歸分析,可以捕捉到某些難以捉摸的相關性,又說自己不那麼懂經濟計量,而迴歸更像藝術而非科學。他一邊承認統計學的限制,一邊使用這個魔術盒子。

6 為什麼完美的先知會犯錯?

書說一個新名字從成功人士傳播到低端家庭,然後再被厭惡,並預測 2015 年美國將會流行 Ashers 與 Avivas。我認為 2008 年就會大流行了,社會科學就是這樣可以自我實現。

7 Steve Levitt 會被招募進以色列情報局嗎?

美國國防部曾邀請賽局理論家發展冷戰策略。確實發展了一些賽局理論,但都對國防部沒什麼用。或許 Levitt 在芝加哥抓老師作弊的才能也能用租車公司資料抓恐怖份子。不過這是他的個人才華,而不是作為經濟學家的專業技能。幾十年前的以色列情報局肯定知道他有很多好點子,延攬他當顧問絕對比在 Rachel’s Tomb 站哨更好。

後記

Freakonomics 說,閱讀此書可能會發現自己問了很多問題。我不相信那些知道如何教人思考、感受與發明的魔術師。Levitt 說基因可能佔了性格與能力的 50% 影響;我想大概其他有 49% 是歸因於父母與幼稚園老師,留給 Freakonomics 的不多。

另一篇後記

或許我有點羨慕 Levitt?他挑戰傳統的方式令我印象深刻。不過 Freak-Freakonomics 雖然會賣得更少,但當然會是更好的書。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