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年前的想法回顧

突然來簡單回顧一下高中升大學和大一的一些想法。

Ting-Chih Hung
Feb 24, 2022

(課業以外的的人事物不會多提)

高中的時候看了林明仁老師的經原、蘋果橘子經濟學、資本主義與自由、西方世界的興起後(都跳著看,也沒有很仔細閱讀,有些也沒看完),就覺得經濟學太有趣了,而且個人自由簡直太重要了。

當時我們是第一屆學測五選四,我早早就沒在唸自然。因為我在自然組,所以成績很爛(自然常常段考不及格)。結果跟最近有的新聞狀況類似,到要考試了,校系公布採計科目才發現臺大經濟系採英數社自。

本來只想唸個不用數學又相對好賺的科系(例如法律系),那不唸自然是沒差;如果我覺得不讀臺大沒差,那也與我無關。不過我就想讀臺大,所以這下得考指考。

到了學測。學測第一天感覺寫得不錯(事實也是,我第一天國英社都滿級分)。但第二天我數學考得頗爛(甚至還有劃卡劃錯格的情況)。既然無望,我自然也跟同學約好猜一猜就提早交卷。

本來想必要考指考,都買了指考參考書。也唸了一個寒假的書。但公布成績以後,我發現我也沒有考得非常爛,以累計人數來說是可以上臺大。那時候心情連同班上同學一起浮躁起來,最後決定拚學測申請。

個人申請填六個志願,但我只想唸臺大,臺大的上限是五個志願,所以我按照分數和興趣填了五個:工管、政治三組、歷史。工管和國關超篩被篩掉,所以過了三個。然後面試(細節就不談了,有點迂迴),然後進了政治系公行組。

雖然不是心中的第一志願,但上大學還是蠻快樂的一件事。況且政治和經濟也是蠻相關的吧,我當時想。一開始先暑修了駱明慶老師的經原。馬上發現自己非常熱愛應用個經,特別是駱老師那種。我想到他講小時候在基隆唸書的故事,眼眶都會溫熱起來。

大一在唸政治系的書也唸得頗愉快。除了行政學真是個背科以外,除了大一上學期的某班政治學以外(童老師的好多了),其他三科都收穫良多。當時特別喜歡陳淳文老師的中憲政。不知是否因為資本主義與自由的影響,或者陳淳文老師的辯才無礙,當時覺得如果自己以後能做一些憲政相關的實證政治/經濟問題,也會蠻有趣的。雖然當時絲毫不理解做研究是怎麼一回事(現在也不懂就是了)。

雖然說對政治學蠻有興趣,但還是蠻喜歡經濟學,所以去考了轉系考。每次嘴上都說著要準備,實則沒有;考前一天快速瀏覽了當年經原的助教課簡報(雖然學測英文除了翻譯以外幾乎滿分但我看英文還是有點障礙),隔天應考。考試當下還鬧肚子,然後胡謅一些答案就交卷了。結果莫名奇妙過了。但當時想說不會過,就沒有填政治系的雙主修,變成只剩經濟系的學籍。

另一方面,大一下修了徐永豐老師的普心。雖然徐老師講課有點冗長,但其實非常有料,提供不同於大部分心理學家的觀點。一開始接觸心理學,發現都是生物。想起高中生物段考還考過 36 分,突然感覺有點害怕。那門普心是提供給醫學院某些系的必修課;考試都是單選題,但期中考平均只有 63 分,我 78 分;那時想說完了,於是期末考前拚命唸書,也寫了加分作業,最後算出來成績剛好 90.5,拿了 A+。這也是當時申請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學程(神認學程)的契機。

待續,其他的以後再說。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