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杯酒釋兵權

Ting-Chih Hung
2 min readApr 28, 2020

--

與人聊到杯酒釋兵權,突然覺得這故事尚有不合理之處。

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可以想成皇帝跟大臣訂了契約,希望他們交出權力,換取下半輩子榮華富貴。但如果沒有權力分享制度,這樣的契約很可能沒辦法被履行。

在推選人團理論(selectorate theory)中,威權國家中的獨裁者由關鍵的贏家聯盟(winner coalition)所支持而能上位。權力分享制度(power sharing)就是為了鞏固贏家聯盟的支持所誕生的。在沒有第三方機構去仲裁或強制契約執行的情況下,交易費用較大,契約難以被履行,除非契約能被自我執行(self-enforcing)。

取自網路圖片

對於贏家聯盟,如果獨裁者僅僅是給予他們經濟上的補助,這樣的契約能夠被自我執行,而他的權力能夠穩固嗎?當然不行。因為一旦大權被獨裁者獨攬,契約很快就會失衡,獨裁者握有權力,憑什麼要去遵守契約?那贏家聯盟為什麼要跟他訂約?除非有權力分享制度。權力分享以後,只要贏家聯盟能克服集體行動問題(collective action problem),就能制衡獨裁者。故獨裁者會忌憚受到威脅,契約才有可能自我執行。

在故事裡,大臣應該會想,我一旦沒有兵權,豈不是他要殺要剮都只能任他處置。皇帝搞不好也的確打的是這種算盤,先給你點甜頭,晚點再收掉你就好了。所以這樣的契約,實務上應該很難成立。畢竟也沒有第三方機關去仲裁或迫使契約得要執行。

反過來說,如果有健全的權力分享制度就不然。皇帝分享一部分權力給大臣們,那當皇帝違反契約要趕盡殺絕時,大臣們就能聯合起來造反,反制皇帝。皇帝會忌憚大臣造反,大臣會而且能夠提防皇帝破壞契約,這樣的契約才可能被訂定並被自我執行,從而才可能維持政權和現狀的穩定。

所以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到底是只有揭露部分事實,還是後人編造的呢?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