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填志願與家父長式作風

Ting-Chih Hung
2 min readMay 1, 2020

--

有些家長的心態是,「我們當時也是XX和XX在選。」

不過,應該要選的也是他,實際得要選的也是他。父母可以給予子女建議,但不能幫子女選擇。他的人生是他要自己負責。

家長同他一起選,一來,給他逃避問題的藉口,妨礙他培養自由選擇並自我負責的態度。

到時候他人生有問題了,他能以「當時我就聽我爸媽的話選的啊」來當成逃避面對自己人生問題的藉口。實際上也沒錯,是家長要跟他一起選的,甚至是你強逼他選的,他這麼說還真的沒錯。他無法學習自由選擇,並且自我負責的態度,人生中的困難,終歸於推諉卸責,一切都要別人負責,或許是父母朋友師長,甚至政府。如果一個人產生這種不願意自我負責的頹廢消極的人生態度,多半就是這種家父長式制度下自以為為他好的父母、師長、政府害的。

二來,如果是強逼他選,那是絲毫不尊重他的人性尊嚴。

強逼他選,隱含的是「我是為你好」的想法。「我是為你好」,貌似關懷,實則是否定一個人判斷、決定、行動、改進且自我負責的能力,把一個幾近成年甚至已經成年的人,當成一毫無思考行動能力之人;質言之,不把人當人。這種處世哲學可取嗎?

說到家父長式的情況。

固然道德上的善惡是分明的:我們不會說偷竊是善而好施是惡;不會說極權是善而憲政是惡。但應該不會有人否認,即便是同樣的事物,在各種各樣的人都心中仍有喜好的次序分別。

「我是為你好。」

我們常在各種場合聽到這樣的話,也許沒有聽到的的確確如此的發言,但實隱藏在行動之中。一般來說,我們將這樣的想法與作為稱之為「家父長式作風」(paternalism)。

即便指導決定的人所作出的行為違背受指導者的意願,指導者也會以「我是為你好。」的說法來搪塞之。

他們絲毫不顧及他人的感受與喜好,只以自己為中心。自顧自地指揮或付出,都是為了自我滿足,因他們內在有一種掌控的欲望。最常見的例子是父母與政府。

之所以說出「我是為你好。」不只僅要說服被指導者服從並相信他們的指導,更重要的是說服自己這麼做是對的。人天生有道德良知,其實總是知道不該侵犯別人自主的權利。因此,這麼說的緣故顯而易見 — — 他們要合理化自己的行為。

願自己不要深陷其中,也要學習謙卑,不要當那個成日想給人下指導棋,自己的事卻都辦不好的人。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