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事討論

龍蝦有痛覺感受嗎?

Ting-Chih Hung
Jul 14, 2021

--

以那篇龍蝦有痛覺的新聞而言,其實判斷的依據稍嫌武斷。新聞報導,Stephanie Yu 博士引述美國人道協會的一份報告,進而指稱龍蝦有可以感受到痛苦。

所以我就去找這份報告到底是什麼。事實上,這份報告是 Yue, S. (2009). The welfare of crustaceans at slaughter: An HSUS report. 作者叫做 Stephanie Yue,我在想這篇人道協會的報告可能就是他本人寫的,但是外媒漏一個字母 “e”,而臺媒照抄。

對於龍蝦有痛覺的論述可以參考那份報告的第 8 項參考文獻,一篇 2008 年刊登在 Animal Behaviour 的文章:Barr, S., Laming, P. R., Dick, J. T., & Elwood, R. W. (2008). Nociception or pain in a decapod crustacean?. Animal Behaviour, 75(3), 745–751.

不過真實情況真的像這篇文章所說的嗎?我是認為應該還有爭議。例如 2014 年的 Animal Behaviour 也刊登一篇文章,為 Sneddon, L. U., Elwood, R. W., Adamo, S. A., & Leach, M. C. (2014). Defining and assessing animal pain. Animal Behaviour, 97, 201–212. 作者是在討論如何去定義、衡量動物的痛覺感受。

岔開話題說一下兩個很相近,但中文沒有區分的很清楚的「感覺」詞彙:nociception 與 pain。人的身體感覺中有一種受器,稱為 nociceptors。拉丁字的 nocere 即 “to damage”,意味著傷害,nociceptors 就是所謂的傷害感受器。

另一方面,pain 是我們常說的疼痛,就是一種感受、經驗,不必然與 nociception 同時出現。例如在某些情況下,不必有傷害的事實,也能有痛覺感受的經驗,不過細節就不是這裡要談的問題,暫此略過。

回歸正題,為何要有文章去討論如何定義、衡量動物的痛覺感受呢?道理也很簡單,人感到痛時會自我回報,動物不會。好比莊子與惠子,永遠無法問魚到底他們快不快樂。事實上,有傷害感受的受器不代表就會有痛覺。文章其實整理了一張表格,在衡量各種動物是否有滿足痛覺感受的標準,如附圖。

痛覺感受的標準。

我們可以看到右邊數來第二個 column 的 “Decapods” 十足目,就是螃蟹龍蝦那類的動物。有些標準是否有滿足其實值得商榷(所以打了個問號)。例如,在某些研究中,嗎啡是否真能改變螃蟹對有害刺激的反應就令人存疑,有些研究者也指稱,事實上只是因為螃蟹本來就對什麼刺激都不太敏感,而不是嗎啡真的舒緩有害的感覺。

此外,這些十足目動物到底會不會為了舒緩疼痛而去想辦法攝取鎮痛劑(analgesia)也是很值得懷疑。生物就是趨利避害,而且有學習的能力,但十足目也好像不太會去學習避開有害的刺激(relief learning)。反觀哺乳類毫無疑義的滿足所有「有痛覺感受」的標準。

所以龍蝦真的有痛覺嗎?不曉得。

--

--